致 城市規劃委員會:
是次來函,本人表明反對雅居樂及建旺合組的博寮港有限公司,申請於南丫島東澳灣興建的住宅、酒店與遊艇碼頭項目的建議。
南丫島東澳灣是一個天然的海灣,至今未有大型的現代化建設,海灣一帶的土地與海域未受到污染。從網上得知,東澳灣的海域也是海龜的天然繁殖場,香港獨有的「盧文氏樹蛙」亦在那一帶的溪澗中生活。
東澳:我家的"樂園"
本人母親姓陳。陳家原是港島南區居民。陳家父親 (即本人的外公) 於戰後來港,在香港仔落地生根。外公來自四邑的農村,對大自然懷有濃厚的感情。他與家人定居香港仔後,亦愛上這一帶的山水。外公喜歡遠足、游水,本人小時候也跟著外公走過田灣的薑花澗、雞籠環、香港仔水庫,時常到深水灣游泳。
距離香港仔僅半個小時船程的南丫島,更是外公最愛的地方。大概四十年前,外公帶著他的六個子女,遠足到島上的東澳灣、石排灣一帶,被那裡的自然美景吸引。自始,陳家幾乎每年都回來探訪這片海灣。
我們從香港仔出發,乘坐"街渡" 到模達灣,然後花一小時途步翻過山,穿過已荒廢的模達村及農地,最後在石排灣的海灘上駐紮。這片海灣是我們的樂園,我們會在沙灘上的棚屋野餐,爬上礁石崖邊釣魚,在石灘上"摸硯",在海邊的大石群中間泡海水……直至夕陽西下,大家都玩得力疲,皮膚也晒黑了,才回家。
雖然外公於02年去世了,陳家的聚會卻一直維持至今,我們繼續享受這片海灣的風光,同時緬懷陳父/我的外公。已移民外國的家族成員,也對東澳這個地方念念不忘,回港探親時也要回到這個海灣走走。
本人偶然翻開陳家的家庭相簿,在一堆褪了色的相片中,發現當年陳家在暢遊這片海灣的留影。尚是壯年的外公與年輕的舅舅、母親在海邊釣魚、野餐。我更赫然發現,除了外公的離去,以及相中人由青年變成中年,相中的沙灘、海灣、礁石等地貌,竟與現在的沒有兩樣?
我明白到,陳家對東澳的情有獨鍾,除了是出於對自然美景的愛與欣賞,更多的是他們在這裡印下的足跡,以及童年的回憶。
但,我們還有「回憶」嗎?
或許是生活逼人,令我們難以回想起那個早已逝去的純真歲月,亦缺乏時間、空間去談什麼「夢想」。我們不懂得「珍惜」這回事,談不上對地方有什麼感情。我們甚至不懂得欣賞什麼是美、鑑別什麼是好。現今的香港人只知道,能賺了錢就是 "好",能賣個好價錢就是 "美"。錢,成為了所有事物的衡量準則。
或許,南丫島比不上澳洲黃金海岸,也不如夏威夷或峇里,經濟價值一般。但南丫島有她本身的魅力,一種香港獨有的本土風情,那幾乎是不能複製的。而我們對這個地方的感情,更不是金錢所能收買或衡量的。假使該地產項目獲批准了,然後建成幾多個遊艇碼頭與豪宅,或變成了什麼「帆船中心」,變得如何奢華、高尚、熱鬧。恐怕,那個海灣已不是我所認識的東澳灣了。
而更重要的是,我不想回憶轉瞬成為泡影。東澳這片海灣滿載著陳家對父親及往昔的美好歲月的回憶。縱然香港已過度發展,使我感到很陌生,但我們對香港仍存有一份莫名的熱愛,請別讓我們的回憶,徒然變成一幅又一幅褪了色的相片,變得面目模糊、變得黯然失色。
所以,我們要保衛南丫島東澳灣,堅決反對一切大型地產項目。
東澳、石排灣地理位置:
- 如果你跟我們在同一陣線,齊心保衛南丫島東澳,請將你的反對聲音告訴城規會:http://www.info.gov.hk/tpb/tc/plan_application/Y_I-LI_1.html